什么是人肉搜索| 男命正官代表什么| 舌头发白吃什么药好| 阿莫西林主要治疗什么| 锁钥是什么意思| 调休是什么意思| 皮肤起水泡发痒是什么病| 横眉冷对是什么意思| 头晕做什么检查最准确| 喝红枣水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肩膀痛挂什么科| 肠炎吃什么好| 经常生闷气会得什么病| 琅琊榜是什么意思| 化疗中的病人应该吃什么| 久站腿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胡萝卜什么时候成熟| 米字五行属什么| 哈喇子是什么意思| 月经不调有什么危害| 二郎神叫什么名字| 肠胃出血有什么症状| 舌头中间疼是什么原因| 障碍性贫血是什么病| 倒拔垂杨柳是什么意思| 梦见别人掉牙齿是什么征兆| 吃什么能去湿气| 文火是什么意思| 胎动在肚脐周围是什么胎位| 满月脸是什么意思| 出血线是什么意思| 眩晕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 最近有什么新闻| 跖疣是什么东西| 怀不上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9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便秘不能吃什么食物| 做一半就软了是什么原因| 调教什么意思| 西米是什么字| winbond是什么品牌| 地面铺什么最环保| 查怀孕挂什么科| 幽门螺杆菌怕什么食物| 911是什么电话| 肝实质回声细密是什么意思| 后厨打荷是干什么的| 北肖指什么生肖| 眼袋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大自然的馈赠什么意思| 7月15日是什么星座| 不复相见什么意思| 女人戴什么手串辟邪| 低压高吃什么降压药好| 拉屎像拉水一样为什么| 安宫丸什么时候吃| mm是什么意思单位| 艾滋病是什么病毒| 切忌是什么意思| 磁共振是检查什么| 关羽姓什么| bur什么意思| mcu是什么| 什么是膳食纤维| 探病买什么水果| 脚出汗用什么药| 阴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气加山念什么| 嗓子不舒服吃什么消炎药| 黄瓜敷脸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为什么会梦见前男友| 肾错构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da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开门见床头| 汶字五行属什么| 美仑美奂什么意思| 横纹肌溶解什么意思| 宽慰什么意思| 三围是什么| 稀饭和粥有什么区别| 一个金字旁一个川读什么| 斛是什么意思| 血常规24项能查出什么病| 外伤挂什么科| 面粉是什么粉| 摆拍是什么意思| 阴间是什么意思| 高祖父的爸爸叫什么| 晞是什么意思| 新股配号数量是什么意思| 闭目养神什么意思| 男人肾虚吃什么好| 葫芦五行属什么| 尿白细胞定量高是什么意思| 物是人非是什么意思| 幽门螺旋杆菌弱阳性是什么意思| browser什么意思| 什么然起什么| 虾线是什么| 炎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下午两点属于什么时辰| 博士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一什么善心| 越南用什么语言| 练瑜伽有什么好处| 六月六日是什么星座| 十一月三十是什么星座| 浮萍是什么意思| 深度睡眠是什么状态| 慢性肠炎是什么症状| 好机车是什么意思| 属虎和什么属相相冲| 常规血检能查出什么| 7.9什么星座| 前列腺钙化灶是什么| 黄金微针是什么| 梦见自己得绝症了是什么预兆| 自得其乐是什么意思| 痤疮是什么样子的| 感冒咳嗽可以吃什么水果| 从来不吃窝边草是什么生肖| 寒凝血瘀吃什么中成药| 朝圣者是什么意思| lbl是什么意思| 清华大学校长是什么级别| 心衰做什么检查能确诊| 生理期不能吃什么水果| pin是什么意思|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什么病| 四世同堂什么意思| 泻盐是什么东西| 天天都需要你爱是什么歌| 心肌缺血是什么意思| 一什么晚霞| 什么牌子的空调好| 玉米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吃什么药| 眩晕症是什么原因| 艾灰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什么原因引起尿酸高| 牙冠什么材质的好| 单抗是什么药| 骨髓炎是什么病| 头疼发烧吃什么药| 阴阳互补什么意思| 什么情况需要割包皮| 中位数什么意思| 验血能查出什么病| 韬光养晦什么意思| 红酒为什么要醒酒| 蜜蜂怕什么| 乙肝两对半15阳性是什么意思| 911是什么电话| 梦见自己被绑架了是什么意思| 闪光点是什么意思| 送老师什么花好| 哥们是什么意思| 微量泵是干什么用的| johnson是什么品牌| 颈椎病最怕干什么活| 什么的飞机| 总经理是什么级别| 针眼是什么| 邪不压正什么意思| crc是什么职业| 什么叫继发性高血压| 我还能做什么| 鼻子流血什么原因| uw是什么单位| 什么是纳米| 咳嗽吃什么食物好得快| 签注是什么| 咽喉炎用什么药| 甲状腺结节不能吃什么| 办理户口迁移需要什么材料| 梦见穿裤子是什么意思| 思维跳脱是什么意思|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什么意思| 射手男喜欢什么样的女生| 壮腰健肾丸有什么功效| 是什么意思| 魔芋粉是什么做的| 阉割是什么意思| 麝是什么动物| 脸上长痘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陈醋和蜂蜜一起喝有什么好处| 怀孕三个月吃什么对胎儿好| 舌头发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女性胆囊炎有什么症状| 黑木耳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红牛什么时候喝效果好| 什么在千里| 后壁和前壁有什么区别| 银屑病是什么引起的| 数字9像什么| yp是什么意思| 扫码是什么意思| 什么绿什么红| 姑爹是什么意思| 幸灾乐祸是什么意思| 常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anker是什么牌子| ccs医学是什么意思| 炖排骨放什么调料| 华胥是什么意思| 龟头炎用什么| 脑血栓不能吃什么水果| 牛黄清心丸适合什么人群吃| 羊奶和牛奶有什么区别| 今年十八岁属什么生肖| 为什么总是头晕| 12年属什么| 适得其反是什么意思| 小水滴会变成什么| 粳米是什么米| 内风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具象是什么意思| 什么的舞台| 月经不调是什么原因| 即兴是什么意思| hpv68阳性是什么意思| 耳鸣什么原因引起的| 什么的目光| 宝姿是什么档次的牌子| 执迷不悟是什么生肖| 嘴唇为什么会变黑| 阴阳两虚吃什么药| 铝中毒有什么症状| 白糖和冰糖有什么区别| 小孩脱水有什么症状| 18岁属什么的生肖| 艾滋病是什么病| 智人是什么意思| 心脏上有个小洞是什么病| 阴茎不够硬吃什么药| hcg高代表什么| ggo是什么意思| 对别人竖中指是什么意思| 补给是什么意思| 门口放镜子有什么讲究| 地方是什么意思| 扁桃体肥大吃什么药好得快| 咳黄痰是什么原因| 女人喝红酒有什么好处| 凤凰是什么| 老鹰茶是什么茶| 子宫为什么会长息肉| 牙龈上火肿痛吃什么药| 丝瓜不能和什么食物一起吃| 蚕豆病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 区教育局局长是什么级别| 像什么一样| 把子肉是什么肉| 柒牌男装什么档次| 肺炎能吃什么水果| 吃什么能去湿气最好| 阑尾炎挂号挂什么科| 梦见自己手机丢了是什么意思| np文是什么意思| 王白读什么| 肾结石不处理有什么后果| 什么零食热量低有利于减肥| 为什么空腹血糖比餐后血糖高| 势如破竹是什么意思| 百度
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努力推动全国两会精神在龙江落地生效

发布时间:2025-08-04 11:27:26 |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王诤 | 责任编辑:苏向东
百度 凤凰网汽车评论继2017年销量摸高万辆,同比增长%后,2018刚刚开局,摆在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和沃尔沃中国团队面前的中国业务发展路径看上去选择多多,但似乎哪一条又都充满挑战和困难。

今年3月,作家刘心武新书《也曾隔窗窥新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书中回忆了他与巴金、冰心、茅盾、夏衍、丁玲、汪曾祺、林斤澜、陆文夫、周汝昌、启功、张中行、孙犁、严文井、王蒙、孙维世、胡兰畦、范用、冯亦代、郁风、王小波、夏志清、刘以鬯、谢晋、新凤霞、董行佶、顾行等55位文苑名人的交往。

  《也曾隔窗窥新月》本文图均为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今年已经81岁的刘心武,曾在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198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作为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刘心武文集》8卷(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存》40卷(2012年出版),《刘心武文粹》26卷(2016年出版)之外,在作为文学刊物《十月》编委,《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期间,他同前述这些文艺界的“大咖”约稿业缘也好,出行交游也罢,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过往,他曾将这些经历发表在不少报章刊物之上,此次推出的《也曾隔窗窥新月》可谓是此间集大成之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时代激荡与文坛变迁,讲述了主人公们独特的传奇与沉浮故事,刻画了那些温润智者的生命方式与人生哲学,彰显了他们在历经岁月尘烟与人生风雨之后素心不移、凝视新月的境界。

  《也曾隔窗窥新月》书中插画,刘心武画作

“这本书写了这么多人,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让我下笔。”刘心武自问自答,“现在我自己回看,这些文章写在不同的年代,发表在不同的园地,但我自己可以总结出来,这些人打动我主要有以下四个闪光点:一是所有这些人,无论是进入现代文学史还是进入当代文学史,都真正热爱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爱这个民族;第二,是他们都对时代的认知有高度的理性。经历了很多苦难,我书里写到了政治运动,写到了时代的颠簸,写到了他们的坎坷遭遇,但这不是这本书所写的重点,我的重点是他们多数人能够超越这些,达到一种清晰的生命认知,一种对时代的明确把握。”

“另外这些人还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那便是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我特别讨厌‘空头文学家’,没什么东西,没多大能耐,得到一点荣誉或名位就膨胀得不得了。你真跟他聊起来,也说不出一些所以然来。书中的这些人不一样,他们献身文学、艺术,绘画或者戏剧,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到了痴迷忘我的程度。最后,我觉得就是一种强烈的内心的善了。”近日,刘心武在北京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以下以受访者口述形式呈现。

  刘心武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留影 权义 图

【口述】

约稿丁玲,“你真的能发吗?”

1978年,我在北京人民出版社参与了《十月》杂志(起初并没有申请到刊号,也曾被称为“丛书”)的创办。那一年,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社会上有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编辑部的人们都在积极各处组稿,大家都觉得可以放开手脚做些事了。邵燕祥的妹妹当时也是我的同事,我就同她商量,能不能让燕祥给《十月》写点诗歌。

说起来,我也曾是文学少年,王蒙的《青春万岁》《组织部来的青年人》,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刘绍棠的《运河的桨声》等等,我小时候都读过,也认可他们的文学成就。我就对这些曾经挨过整,受过难的文坛前辈,不仅怀有同情,也想着能为他们做些事情。那时据说王蒙已经从新疆回到了北京,住在南池子的招待所。

  丁玲(1904—1986)

1979年年初,我听说丁玲也回到了北京,就住在友谊宾馆——她的平反历程并不顺遂,不是一步到位,实际上直到1984年才为她彻底恢复名誉。她当时对个人未来的命运也不是那么有信心,手头一篇新作《杜晚香》先是投给了《人民文学》,并没有发表。

见到她时,客房非常冷清,就我们两人。老太太已经七十多岁了,寒暄之后,态度就是淡淡的。我自报家门后,就请她赐稿,在《十月》的创刊号上首发。可直到我说自己就是《班主任》的作者后,她的表情这才有了变化,客房的气氛多少有了暖意。好多年后,我听说丁玲作为评委参加作协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活动,她在会上主张,“刘心武的《班主任》是第一名,这个不消说了,咱们直接讨论第二名吧。”看得出她对《班主任》的肯定。

《杜晚香》写的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成长为劳动模范的故事。我认为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写得怎么样,这不是大问题,关键它是丁玲在“文革”后的第一篇作品,意义非比寻常。老太太当时还是满腹怀疑,“我有稿子,但你们能发吗?(我)恐怕落伍了吧。”

回想那次见面,丁玲就坐在室内一张“一头沉”后面,北京话所谓“一头沉”,就是带抽屉的桌子,桌子一边还有个柜子,另一边是桌子腿。我记得她拉抽屉,拉到一半时停了下来,对着我扬起眉毛,语带挑衅,“你真的能发吗?”这就看得出她湖南人辣妹子的性格。我告诉她,“《十月》现在搭了领导班子,我是领导组成员,就负责小说这块。”她听罢把抽屉又拉开一点,还不放心,“这稿子可是退稿。”

我也是第一次经受人生中这样的场景。“没事,您就交给我吧。”这个时候,她才把抽屉完全拉开,抽出一个厚厚的信封。稿子就在信封里,但她还是没有直接交给我,“人家说这篇稿子结尾不好,得改。”我直截了当告诉她,“您的稿子不用改,一字不改,我们发。”如此前后好几分钟,她才把稿子交到我手中。

这篇作品实际上是她对新生活的寄托,如此郑重其事也可以理解。这次约稿经历的画面感,我至今历历在目。拿到稿子后,立刻骑自行车回家细看。小说写得看似平实,实则老辣,可以说满是生活细节,同那时报纸上对劳模的报道样式完全不一样。我当晚就给她回信,确认会原文发表。这封信让丁玲十分感动,直到去世后,她的家人把这封信发表在一本文学刊物上,我才知道她一直保留着这封信。

当时《十月》的老编辑也有人善意地提醒我,丁玲虽然已经“摘帽”,毕竟还没有正式平反,你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冒险?但在我的坚持下,人家也没再说什么。《杜晚娘》最后还是首发在《人民文学》上,就在我们要下印厂前,接到了通知,中央正在安排丁玲的复出,她的首发作品一定要安排在《人民文学》上发表。

  2025-08-04在新书分享会上

市面上有不少丁玲的传记,但都没有提到她复出后第一篇作品发表前后的原委。现在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我觉得对于这么一位大作家的生平,是一个关键细节的补充。这也是我现在把《也曾隔窗窥新月》推出的原因,它里面的一个个故事,虽然只是这些大家人生的一个片段、一个侧影,却都是我的亲历亲见,这些素材我敢说都是独家的,读者和后人可以从中看到几代中国文化人、文学人、艺术人的风姿,也可以一窥他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

八十年代的张爱玲热,夏志清都说“没想到”

我这本书里篇幅最长的一篇就是写林斤澜的,林斤澜和汪曾祺被人们誉为文坛双璧,现在大家对汪老认可度更高,对林斤澜的文学贡献还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我看来,汪老当然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但以《受戒》等一系列小说论,他还是在承袭沈从文先生的笔法,等于说是在帮老师延续了这一脉文风。而林斤澜则是一位充满原创性、独创性的小说作家,他的小说你是看不出师承的,现在也难见来者。

  2005年,与林斤澜大哥在一起

说起来林斤澜还曾当面批评过我,说《班主任》的文学性太差。直到我后来写出了《立体交叉桥》,不少评论家对此表示失望,认为调子太灰。林斤澜却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小说了。”所以我一直把林先生视为良师诤友。我是建议现在的读者不要一味地去追热门,而是要学会读“冷书”,尤其不要再冷落林斤澜的作品了,他的短篇小说实在是太好了。

  2025-08-04,在林斤澜文学馆,匾额为刘心武题写

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张爱玲、钱锺书这些人,包括他们的小说,都是完全被打入另册的。我小时候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看过民国时期出版的沈从文小说,对他多少有点印象,但大多数我的同龄人当年肯定是没看过的。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之所以能在内地火起来,哥伦比亚大学的夏志清先生,他那本《中国现代小说史》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夏先生的这本《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上世纪60年代用英文写的。美国大学里没有中文系,归在东亚文学系里,这本书推出后等于说成了美国各个大学研究、教授中国现代文学一本通用的教材。起先就在那里的学术圈子里流行,70年代末被中国台湾学者刘绍铭翻译了过来,在华文世界引发了轰动。现在有一个说法,讲这本书是夏志清先用中文写的,之后翻译成英文版。No,这是以讹传讹,正好说反了。

  1983年,西安留影。左起:贾平凹、刘心武、林斤澜,右二汪曾祺

我也是通过《中国现代小说史》才知道的张爱玲。她的作品有的确实不错,有的也没那么好,可以说是参差不齐。要说能让我读完晕倒、尖叫?真不至于。比如《第一炉香》有那么好吗?拍成电影也没法不砸,文学底子在那摆着呢。可在80年代,“张爱玲热”热得现在完全难以想象。我那时候如果敢对此有所微词,马上就会招致人们的白眼(笑)。在那时文学青年的心目中,她简直成了女神一样的存在。后来我同夏志清也聊起过这事儿,他都说想不到。

而且当年的“张爱玲热”不独在咱们大陆,中国台湾那边也是在七八十年代才真正热起来的。《中国时报》有位名记,季季,曾专门飞到张爱玲在洛杉矶的住地,就守在她家外面。等了很久,才看到张爱玲懒懒散散地出门扔垃圾。她等张爱玲一走,立刻就翻垃圾箱,把那袋垃圾拿到酒店住处,用镊子把里面的东西,比如点外卖的纸盘、叉子等等,一件件分拣出来,当做圣物一样挨个拍摄列表,结果这篇“垃圾分解”之后在《联合报》上竟然发了一个整版!我觉得这个事情很可乐,他们却觉得都是有必要的,张爱玲的一举一动,屋子里面掉下的每一根毛发都值得研究。

干烧鱼就二锅头,“王小波是我为数不多的谈伴”

人这一辈子真正能谈得来的朋友,不多。王小波就是我的这么一位“谈伴”。说起来,我们是在1996年秋天才认识的,转眼到了1997年春天,他就去世了,走得非常突然。可就是在这么一段时间里,我们俩经常聚会,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王小波(1952—1997)

我是在书店里偶然读到的《黄金时代》,一下就给惊着了,写得真是盖了帽了!文字的语感,叙述的方式都令人叫绝,完全是在看似毫不刻意用力的情况下,把人性写得如此“毛骨悚然”。我记得当时是在书架前一口气读完的,临走时本来想买下来,结果那天赶巧没带钱包。

王小波的名字,我之前也听到过,当时他在文学圈子里就是个“业余写小说的”,文坛上谈不到排斥他,就是忽略他。这其实比排斥还可怕,排斥就有反作用力,有争鸣总归就有影响。我当时要到他家电话后,还琢磨这通电话打过去先要怎么介绍自己,说自己是《班主任》、《钟鼓楼》的作者?《人民文学》前主编?好像太煞有介事,何况人家也不至于清高到对我一无所知。所以就是单刀直入,说看了《黄金时代》后非常想和他聊聊。电话那头,他慵懒地回了句,“好吧。”

那时李银河还在英国访学,小波自己在家可能也比较苦闷寂寞。记得第一次见面是他来找我。他人长得极高,要是都站着,我得仰着头跟他说话。论长相,他属于长得丑,且带着凶相的那种。可人特别厚道,约定几点见面,人家提前到了,知道我没买到书,还特意带来了一本。记得在让他签名的时候,我说了一句,“你写得太好了!好到让我嫉妒。”这句话,他听来还是很受用的。

到了饭点,就在我家附近的三星餐厅继续边吃边聊。三星餐厅是做川菜的,我宴请朋友几乎都是在那。后来,我和小波几乎每次聊天都是在三星对酌,我年长他十岁,聊得话题无所不包,比如宗教的问题,同性恋的问题,人心的问题,无所不谈,很愉快,只有很谈得来才会产生智识上的快感。我们两个经常聊到旁边站着两个服务员,就干瞪着眼睛看着我们,那意思是要下逐客令(笑)。我俩也不客气,就说再上一道干烧鱼。我们特别喜欢就着干烧鱼喝二锅头。他在人前总是很沉静的,语速很慢,平稳地说话,从来没见到他急赤白脸跟人辩驳什么。

小波是许倬云的学生,他也同我聊起美国读书的过往,说起老师的手有残疾,感叹老师能取得那样的成就很不容易。现在想来,除了聊聊文坛上那点事儿,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点,就是都关注社会上的边缘人。聊起《红楼梦》里面的人物,比如秦钟、妙玉,这些都是边缘人。我们俩也自认是边缘人,边缘人并不意味着就要痛苦,这类人最大的乐趣就是能找到意气相投的谈伴。

  《也曾隔窗窥新月》书中插画,刘心武画作 

小波走得太早了。这几年身边也有好多朋友过世,邵燕祥是在家里安睡过去的,沈昌文也是睡觉睡过去的,这是最让我羡慕的辞世方式,真正是无疾而终,没有痛苦。燕祥走前大概几个月的时候,我们还有过一次聚餐,当时他气色还很好。这么多年了,他一直喜欢手写信,从右往左竖着写,看到他的信,是一种见字如面的亲切。他给我写过的最后一封信,对我这么多年“面对文学,背对文坛”表达了相当的认可,这封信未来我会公布出来。

  1992年,温州楠溪江上留影,邵燕祥(左)、从维熙(右)

《天云山传奇》在南特电影节放映,“全场起立鼓掌”

孙犁先生跟周汝昌先生是一类人,都有社交恐惧症。我虽然也不喜欢在人前抛头露面,但当年作协组织出国,安排到我还是非常兴奋。我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而且我也是内地作家中最早一拨参加外访活动的。

  孙犁(1913-2002)

那时候作家出国都由中国作协统一安排,名额有限,机会难得。曾经有一位外省作家,很难得地被派往非洲某国访问,但赶上了当地发生政变,下了飞机,外面一片漆黑,坐上一辆窗户帘被遮得严严实实的小汽车,直接开到了大使馆的地下室,第二天又原样被拉到机场飞回了国内。当地什么样子?他完全都不知道,也不让问,就这也算用了一次出国指标。孙犁有一次被安排出国,可他想了想最后拒绝了。当时出国要求统一着装,都是在北京红都制衣做身西服,他竟然因为打不好领带,也不习惯穿西服就不去了。他平时习惯穿中山装,也不笔挺,性格上非常随遇而安。

说起出国访问,我和谢晋导演曾经一起去参加过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1983年的事儿了。我一个作家怎么混到电影圈的呢?1982年黄健中执导的电影《如意》,改编自我的同名小说,我也算是编剧之一。电影节安排《如意》在开幕式上放映,主办方点名邀请我出席。那次电影节把中国作为主宾国,特地给谢晋办了电影回顾展,这是很高的待遇了。

但这个电影回顾展也有些尴尬之处,有的是导演本人不愿意拿出去,咱们这边也不希望拿出去,有的是他愿意拿出去,但是咱们这儿不愿意拿出去。比如“大跃进”时期拍的反右电影《劲风劲草》(1958),是谢晋的早期作品之一,故事现在听来只会觉得荒唐:讲当年的大学生毕业,都是国家统一分配工作,有一个右派学生却要求自主择业,结果理所当然遭到了组织的批判和斗争。

还有一部谢晋在1977年执导的《青春》,现在去看也很拧巴,电影一方面展示了粉碎“四人帮”后全国上下的欢呼雀跃,一方面却又表现出要继续闹革命,是一部典型的过渡时期的电影。这部电影是陈冲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她的银幕初秀不是《小花》。这两部电影包括《春苗》,电影节都来借过,但谢晋就是不愿意,咱们这边也不愿意。

我是觉得,作为艺术家来说,尤其是那代艺术家的创作和政治紧密联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艺术创作也摆脱不了和社会大环境的互动,艺术家照样可以把自己的艺术感觉和才华装进去,有机会就是要创作,单纯去指责人家跟风是毫无道理的。西方也是如此,好莱坞现在很多电影明显是硬去搭配黑人演员,以体现所谓的“政治准确”,这同“三突出”有什么区别呢?

  1983年,刘心武与谢晋、陶玉玲在法国朋友家作客

那次回顾展的高潮是放映谢晋的《天云山传奇》,在场的法国观众感动得一塌糊涂,电影放映结束全场起立鼓掌,长时间的掌声把谢晋也给感动了。还有就是《舞台姐妹》,电影放映结束后,现场还安排了法国电影评论家点评,通过同声传译,我就听到他简直是一唱三叹,说这个长镜头从田野拍过去,比特吕弗在《四百击》中的运镜还震撼。

一堆“珠子”穿成项链,“有些人物没有选进去”

《也曾隔窗窥明月》里写了电影人,也写了戏剧人。你让我说说孙维世,她的结局太悲惨了,我不愿意多说,而且孙家跟我们家是有关系的。孙维世父母结婚的时候,我的祖父是证婚人。我喊她兰姑姑。

  孙维世导演(1921—1968)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援华的专家也纷纷撤走了。孙维世解放前就读于莫斯科戏剧学院,解放后她把自己当年的授业老师列斯里请到了中国讲课教学。列斯里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嫡传弟子,可以说兰姑姑是斯坦尼的徒孙,继承斯式体系是再纯正不过,她执导的《万尼亚舅舅》可以说相当经典。但列斯里走了后,中国戏剧界再去搞斯坦尼那一套也是困难重重,这个时候兰姑姑就逐渐转向了布莱希特。要说让她完全倒向布莱希特,她是肯定做不到的,不得已而为之吧。

布莱希特和斯坦尼可以说是完全反着来的,思想体系完全不一样。斯坦尼提出“种子论”,要求演员必须要化为角色,才能打动观众。比如你要演反派,就要调动起内心的恶念,并且把它膨胀起来,再把自己装进去。布莱希特则要求“间离”,所谓“陌生化效果”吧。演员虽然在演戏,但角色并不是你,同时观众虽然在看戏,但您也别入戏太深,完全被剧情带着走。所以同样是一出戏,斯坦尼要的效果是台上台下都入戏,布莱希特主张的落脚点则是一出戏要能带给人思考,甚至是一种解构、颠覆性的思考。

  1961年,《黑奴恨》首演剧照

1962年的《黑奴恨》是兰姑姑运用布莱希特表现主义的一次尝试,也是我最后一次收到她给的戏票。那部戏里,兰姑姑既保持了角色要入戏的要求,同时在人物的站姿、形体的交错互动上,都在追求一种雕塑感,甚至是借鉴了京剧中人物亮相的方式。舞台美术设计上也不再一味追求那种油画的质感,而是用灯光的移动变幻来营造氛围,舞台上时常有大块的“留白”,追求一种大写意的趣味。这些都突破了斯坦尼的框架,但也不完全是布莱希特的那一套。

《也曾隔窗窥新月》中,写了我同55位文苑名人的交往。53篇文章,最早是1989年写的,最晚是2021年写的,大多数是本世纪以来的。其实,我给责任编辑何奎的稿子并不止这些,打个比方说,我给了他一堆“珠子”,他用了三联的针线把这些珠子串成项链,精心挑选编成几辑,而且每辑前面都写上导言,编得非常好。当然,现在出书要考虑市场,出于总体的篇幅限制,有些人物没有选进去。比如我写到叶君健和韩素音的故事,有很多密辛,是韩素音请我在北京饭店吃饭,她亲口告诉我的,当时在场的只有我们俩人。

  韩素音(1917-2012)

我知道韩素音,最早大概是1968年,一天《人民日报》上忽然有条的消息,标题大概是英籍作家韩素音在京会见中国作家,消息里出现了一串包括冰心在内的名单,“啊,冰心他们解放了!”我是以这样的形式,知道了她们摘掉“牛鬼蛇神”的帽子。

  刘心武与冰心和猫合影

而现在人们提到叶君健,都以为他只是个儿童文学作家,是《安徒生童话》的译者。但实际上,他在英国剑桥大学访学期间,曾经是文学团体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成员。意识流小说家,写《到灯塔去》《波浪》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这个文学团体里女神一样的存在。那个时候,韩素音也在英国,对叶君健崇拜得不得了。

叶君健当年就用英文写出了长篇小说《山村》。1949年回到国内后,他在70年代完成了史诗长篇《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我在北京出版社参与创办《十月》的时候,他拿给我看,我被那种“冷静叙述,不动声色”的叙事调式惊呆了。这也影响到我之后的小说创作,从《我爱每一片绿叶》开始,我告别了“激情澎湃”的叙事方式,开始追求“冷中出热”的美学效果。

再有,我也写过同国外艺术大家的交往。比如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人物阿兰·罗伯-格里耶,1988年的时候,我同他在巴黎丽兹酒店的露台上喝香槟,面前就是协和广场。他的小说代表作是《橡皮》。另外他也写电影剧本,《去年在马利昂巴德》由导演阿伦·雷乃拍成电影以后轰动了国际影坛。80年代初,这部电影在北京作为“资料片”内部放映过,对第五代导演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当年北京的文青们坐在一起,不谈《去年在马利昂巴德》,不聊“新小说派”,你就出局了。

  1988年,在巴黎与阿兰 罗伯-格里耶合影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下面外面瘙痒用什么药 祸水什么意思 什么叫做焦虑症 流理台是什么 视功能是什么
什么病可以鉴定病残 a1是什么 恰如其分是什么意思 眼睛充血是什么原因 辛巳五行属什么
小乌龟吃什么东西 疱疹性咽峡炎吃什么药最管用 非即食是什么意思 追忆是什么意思 眼发花是什么病的征兆
人为什么会近视 碱性磷酸酶偏低是什么原因 小工是什么意思 布洛芬不能和什么药一起吃 维生素b有什么作用
梦见女人是什么意思hcv7jop9ns4r.cn 沐雨栉风是什么生肖hcv7jop5ns2r.cn 做胃镜之前需要注意什么hcv7jop4ns8r.cn 超敏crp高是什么原因hcv7jop4ns6r.cn 回声不均匀是什么意思hcv7jop9ns4r.cn
孕妇喝纯牛奶对胎儿有什么好处hcv9jop6ns8r.cn 创伤是什么意思hcv9jop7ns9r.cn 琴棋书画指的是什么hcv8jop7ns8r.cn 贴切是什么意思hcv8jop5ns1r.cn 什么平什么静cj623037.com
珍珠鸟吃什么hcv8jop8ns3r.cn 低血压和低血糖有什么区别hcv8jop2ns4r.cn 顶臀径是指什么96micro.com 芥菜是什么菜hcv7jop6ns5r.cn 白色搭配什么颜色好看hcv8jop2ns2r.cn
征文是什么hcv9jop5ns4r.cn 三公经费指什么baiqunet.com 右眼跳代表什么hcv8jop2ns9r.cn 仙灵脾又叫什么hcv9jop1ns4r.cn 梦见面包是什么意思hcv7jop6ns4r.cn
百度